欢迎来到东莞鞋材网站!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 东莞鞋材行业协会
  • 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
  • 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
流通瓶颈中的反思

发布时间: 2010/11/10 17:14:47 来源:
自动滚屏(右键停止)
 

广东鞋业如何避免发展中的“成长疲惫

广东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利用窗口位置的区域优势和劳动力和土地的低成本优势,依靠“外资主导”和“出口主导”的外向型战略,快速地将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中期。然而这种经济成长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采购在外,销售和市场也在外,只有中间环节即加工组装在内,换言之,它是一种高产量、高产出而主要收取“加工费”的低收益的成长模式。由于生产环节在广东,流通环节在境外,就导致大多数企业只管建厂,而没考虑流通问题,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但却让流通控制权旁落他家,这就是广东为何比其他沿海省区“轻流通”的现象更为严重的关键原因。
正是由于“流通控制权”旁落,导致价值链中价值量最高的环节以及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都不由自己掌控,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本土创造价值,外资实现价值”的局面。在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和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会成为经济持续成长的一大障碍。
其实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就能很好的说明一切,广东出口所得的收益相对于同以经济发达闻名的浙江来说,就弱了一大块。坊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有了浙江人就会有市场。”浙江不仅在内地各省开店经商的人有近1000万之多,远多于广东省在内地从商的人,而且浙江在境外经商搞流通的人也远多于广东人,据说目前就有500万浙商在世界各地经商办企业。相反,广东的产品大多通过代理商等其他形式请人代为买卖,自己只强调生产。通俗点说,同样生产衣服、鞋、打火机,但浙江人是自己拿来卖,而广东人只生产,拿给别人卖。2004年广东的进出口总额为3571.33亿美元,浙江只有852.3亿美元,仅为广东的23.87%,总量上尚不足广东的1/4,但在贸易顺差上,浙江高达310.9亿美元,广东只有259.83亿美元,浙江是广东的119.66%。这一组数据,清楚地表明广东经济增长的质量弱于浙江的现实。
经济实力越强,并不代表流通实力越强,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国首位的广东省,由于轻视流通业,不得不面临着可能到来的成长疲惫。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经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各有优势和特点,但从政府和企业对流通业的认知及重视程度看,长三角整体要强于珠三角。而经济竞争力将逐步从以工业主导转向以流通业为基础的服务业主导,这就是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着未来经济竞争力的水平。广东各主要城市大多是自顾自地建设自己的港口、机场、公路运输体系,因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服务于“给买在外、销售在外”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运行体系的物流体系。正因为如此,广东对其与周边各省的公路、铁路等建设就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广东鞋业的“轻流通”的现象得不到根本转变,仍然以制造业的扩张来支撑整体经济成长,广东鞋业有可能在5年之内就会出现‘成长疲惫’的境况。
“流通改变生活,流通改变城市,流通改变中国,流通改变世界的格局。”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口号。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市场开放和一体化格局要求“流通控制权”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所谓“发达”,首先是“市场发达”,而“市场发达”本质上就是流通业发达。目前的“石油大战”、“反倾销”等类似的商贸冲突还只是刚刚开始,如何建立国内国际范围内高效安全的流通基础设施体系、流通网络体系、物流运输体系,将是考验我国经济最终完成战略转型的关键内容。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