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莞鞋材网站!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 东莞鞋材行业协会
  • 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
  • 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
鞋机行业困境中的反思,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发布时间: 2010/11/10 16:36:25 来源:
自动滚屏(右键停止)
 

2009年已经离我们远去,鞋机行业度过了一段汗水浇铸的艰辛历程。早在2008年,鞋机行业受制于成品鞋订单萎缩的因素已经呈下滑趋势,但在2009年,毫无起色的低谷态势使得大量鞋机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濒临倒闭的边缘。对于订单的争夺真正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内部的竞争犹如火上浇油,更加惨烈。
一组统计数据表明了鞋机行业2009的艰难处境:倒闭的企业有10%左右,大部分企业业绩同比下滑20-30%,只有3-5家企业在2009年同比稳住了销售业绩。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何在,鞋机市场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新一年是否能迎来转机?成了每个鞋机行业从业者以及专家要面临的课题。

金融危机下的遭遇与自救

2009年,鞋机行业面临的产权纠纷逐渐增多,国内的几大鞋材交易基地,像广东、温州、福建等地的鞋机企业都有这样那样不利的消息传出。国内鞋机行业一直都存在着技术研发落后,产权不清晰,模仿抄袭严重等现象。在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繁荣的时期,大小企业都有单可做、有利可图,而忽视了品牌的维权。但在危机时期,订单量骤降,此时,因为仿冒、侵权等问题让企业荣誉形象受损,企业的感觉就会更加敏感,如果投诉胜利还可以有一笔可观的赔偿,于是鞋机纷纷踏上维权之路。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鞋机行业创新的速度也开始减退。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鞋机企业本身在2009年的利润降低,投入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资金极其有限。二是作为鞋机企业主要客户的成品鞋厂受制于订单减少,业绩不佳,对于新的鞋机产品兴趣索然。面对危机,收缩自保成了鞋机企业普遍采取的战略:首先是宣传方面,在渠道铺设、广告投放都减少了投入;在参展方面,尽量降低成本,同以前逢展必去的境况相左,只挑那些影响力客户流动量大的展览参加;企业的规模也有步骤地缩小,一些分公司被撤销,减少销售人员,这也成了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还有一些鞋机企业开始接受相近行业的业务来做,尝试跨行业运作,有的企业转而生产裁断机,为汽车做配套设备,生产模具。还有规模稍大的企业生产钻石加工设备,拉链设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整体而言,不是每个鞋机企业都有能力去从事这样的跨行业运作,对那些跨行业运作的企业而言,这也不过是为渡过金融危机而行的权宜之计。
很多鞋机企业成立比较晚,在市场存在的时间集中在五至八年,正处在一个半新不老,不上不下的阶段。因为成立较晚,很多鞋机企业尚未站稳脚跟,关键是客户资源存在缺陷,同很多客户没有达成长期紧密的关系。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有限的客户一旦下单不足甚至停止下单,这些准备不足的鞋机企业,就会显得捉襟见肘起来。即使拥有的大客户,也会存在着崩盘的隐患,一旦大客户倒闭或订单锐减,资金链突然中断,其他筹集资金的方式遇阻,也会有倒下的危险。
相比而言,一些在行业内生存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鞋机企业,由于普遍成立较早,客户关系较为牢固,而且深植于鞋机行业,即使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也不至于亏损过多。加之企业负责人对于行业投入多,感情深,不会轻言放弃。这些企业09年同比销售额大多下滑20-30%。这种情况在业内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很多生产行业里的冷门产品成为2009年鞋机行业内的意外之喜,因为产品较为偏僻,竞争的压力小一些,让他们免除了其他同行的挤压,得以取得较为稳定的业绩。生产特殊缝制设备的企业,以及创新能力突出的福建几家鞋底机器生产企业正是受益于此。

变革与转型:鞋机行业的突围之路
鞋机企业的变革其实已经悄然开始,在行业内部尝试着新一轮的产品变革,虽然拥有这种能力的企业数量不多,但对于鞋机行业来说,也是一股推动的势力。一些有眼光有魄力的企业已经把自己的资源放在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效率上来,从意大利、西班牙、巴西、俄罗斯请回制鞋专家。经过长达20年的蓬勃发展,生产低质的地摊鞋,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利润的时代正逐渐终结。
客户对鞋机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设备,而是希望能一站式地购入整条制鞋流水线,这对鞋机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除了要研发、掌握相关技术,对企业的整体运作也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科学的管理,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信息的收集等等,对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言,也是一次提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鞋机企业也面临着数字化的要求,以前那种一条生产线上挤满了操作工人的场面将不复存在,新的电脑皮革排版切割系统、电脑全自动钉纽扣机系统,第三代全新电脑鞋楦生产系统等技术的全面升级,使得成品鞋的生产步入数字化阶段。但在制鞋行业内推广数字化鞋机面临的首要问题既是相关人才的培养,运用数字化鞋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精通电脑,而且需要对制鞋业有专业的知识,两个学科的交叉人才将会成为未来制鞋行业内趋之若鹜的精英。
大方向上,鞋机行业正由以前产业的基础部分向产业的高端爬升,在细节上,鞋机从一个工位向两个工位转变,半自动鞋机向全自动鞋机看齐。鞋机企业要在有限的能力内,不断完善产品本身的品质。
鞋机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企业之间比得就是看谁能抓住时机,加大力度,率先完成转型,就能在市场中占有先机。转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投入的研发资金是否充足。从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鞋机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端鞋机的研发及推广需要充足的研发资金做后盾,从而占据市场制高点,那些只是一味复制、模仿过活的企业,追逐的是眼前的蝇头小利,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资金,人才、技术的积累也很重要,作为技术研发的准备和主要承载者,相关人才的招揽是制胜的先决条件。
虽然金融危机使企业举步为艰,但产品质量与企业信誉仍然是重中之重。危机下鞋材行业面临的状况带给很多思考,更考验了一个企业的实质生存、竞争能力。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那些积淀不够深厚、准备不够充足的企业,便纷纷成了风暴下的牺牲品。金融风暴洗刷了市场,极大地压缩了原有市场中充斥着的泡沫空间,以前靠倒卖、贴标加工的单位更是被逼入了死胡同,无路可走。大浪淘沙后,对那些 重视品质、强调服务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正是金融危机,让购买者在选购时就特别重视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及声誉,回归到理性消费的正确轨道上。   
回暖的经济给鞋机企业带来了久违的希望,经过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优胜劣汰后,新的鞋机布局也将现出雏形。因为市场有限,订单有限,激烈的竞争并没有结束,有远见的鞋机企业还是应该早早做好准备。


 
打印】【关闭